第3章 形意拳“六藝”: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鷹抓、猴相
“六藝”者: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鷹抓、猴相。下面逐一解析:
雞腿:相形取意為“雞之行徑,起抓落蹬”。寓意,六合心意拳對于雙腿向前行進時,要模仿“雞”向前行徑時的狀態,要求我們的雙腿向下彎曲,呈三角形的穩定性,而后向前邁出一步的腿曲狀下蹲,另一條腿隨之提至胸前曲起勾腳,支撐的腿為“金雞獨立”,曲提胸前的腿為“金雞上架”。
雙腿的上曲下蹲如彈簧壓縮之意,曲提胸前之腿落下時取蹬勁,如彈簧束展之意。歌訣云:
雞腿起抓落要蹬,上下束展如張弓;
靜養靈根通任督,動則起落技無窮。
龍身:相形取意為“搜骨之法”。心意拳在肢體動作中,要求在雙腿上下伸縮束展過程中,“身腰”也要隨之配合上下伸縮束展。主要是脊椎骨的上下伸縮,也就是弓腰的前后彈射肢體表現。歌訣云:
尾閭中正神貫頂,腰柔如龍上下騰;
開任通督靈根固,遇敵束展如炮崩。
熊膀:相形取意為“熊形豎項,裹膀仰望”。六合心意拳要求肢體動作中的“膀”與“項”,在腰腿收縮彎曲時,要裹膀翹下巴做仰望狀。隨之腰腿伸張時,下巴收回將項豎直,為“熊形豎項”。此乃龍形搜骨之輔助功法。歌訣云:
玉枕難過熊豎項,起如挑擔力在膀;
扳、報、砸、射丹田固,肩打一陰反一陽。
虎抱頭:相形取意為“虎撲”。六合心意拳對肢體雙臂的要求:如虎抱頭,離穴撲出,要有攻防兼備之勢。運行動作如下:兩臂下垂,雙掌五指各分,虎口要圓,掌心要懸。
而后隨著雞腿龍身熊膀之“縮,雙臂由下而上,兩手掌至口旁而止;而后隨著雞腿龍身熊膀之“伸”,將雙掌推出。與整體的伸縮束展協調一致為佳。
雙臂的伸縮運行動作要求:1、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出入均須緊貼身。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其練法要開、要慢,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與太極拳的要求相同。
2、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其練法要緊湊,運勁出入要求:肩催肘,肘催手,催拳似炮。手眼身法步的要求:踩撲裹束抖抉。身法的要求:起橫落順,起躦落翻。歌訣云:
虎撲起躦落要翻,勢如斗牛意兇殘;
寧可一招牛斃命,不能姑息落笑談。
鷹抓:相形取意為“抓獲之能”。六合心意拳對肢體手掌的要求,虎口要圓,掌心要懸,十指抓扣,左右撕扯。此為虎抱頭之輔助功法。
在肢體招勢動作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如進攻型的有雙把、單把和拗步反把,防守性的有涮把。門里人都知道,“把把不離鷹抓、步步均為雞腿、勢勢皆有虎撲”之意藏于招勢之中。歌訣云:
虎口要圓掌心懸,十指抓扣功力添;
踢打摔拿須撕扯,封經搓骨致人殘。
猴相:相形取意為“靈”。此“靈”字,首先有靈魂、主宰之意;然后又可視猴為“靈長動物”,取其心猿意馬——變化無常、心馳神往之意。
“心秀”即心里靈巧有主意,但表面上不顯露;“心數”即心中有數;“心機”則指的是謀略。在六合心意拳研練中,取機靈、輕靈、空靈、虛靈、靈動等意思。歌訣云:
猴之天性最機警,行為舉止神鬼驚;
聲東擊西人難料,正是心意真精神。
綜上所述:要求我們在學練心意拳時,不管是養靈根而靜心者,還是固靈根而動心者,我們對肢體動作的外部表現都要多方面的思考,深層次的探索。
情理之中研練、意外之時體現,才是真正的“心(形)意拳”。歌訣云:
綜上所述六藝明,六合如一方為真;
祖師為此留妙訣,雙把能醒夢中人。
順序練對,三年必小成!
練習形意拳,首先應從三體式入手。
三體式不僅是形意拳的基本樁功,更是鍛煉整體協調性的基礎。
站三體式時,要求身體中正安舒,頭頂項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雙腿微屈。
通過不斷地練習三體式,可以培養出穩固的下盤功夫,為后續的拳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三體式有了一定的基礎后,便可以開始學練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拳法,分為劈、崩、鉆、炮、橫五種。每一種拳法都有其獨特的動作特點和發力方式,要求練習者在掌握基本動作的同時,還要注重發力的準確性和連貫性。
通過不斷地練習五行拳,可以逐漸提高拳法的威力,增強身體的爆發力和抗擊打能力。
當五行拳有了一定的基礎后,便可以進一步學練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中的高級拳法,包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