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入夜的風(fēng)將白日的燥熱悉數(shù)吹散,陳之躺在床頭,宛若一株才歷風(fēng)暴摧殘的老柳。
“十年修煉,被那水底天地的精純能量滋潤,我已能初窺到開國境的大千景象了,卻終歸是長了十歲,再不似少年,哎,老矣,老矣!”
董婉聞言忍不住捂嘴笑道:“就算是大了十歲也不過三十歲而已,何來老矣一說,此事大概跟修習(xí)武道一樣,得堅持不懈方得長久,你這只是荒廢太久了,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嘛,我會幫你變好起來的。”
陳之長嘆一聲道:“謝謝你的安慰,心里好受多了!”
董婉笑著回道:“好受些了就好,這會兒心里不煎熬了吧?”
陳之點點頭道:“不煎熬了,見著你就不煎熬了。”
董婉聞言又是一聲壞笑,她抬頭看了一眼陳之,陳之有些不明所以地皺了皺眉。
她伸手將他皺起的眉頭捋順,然后吻了他一下,接著坐起身,又伏下了身子,再將頭深深的埋了下去。
方食初春蕊尖蜜,又飲六月蓮中露。
暫卻生前身后事,扶搖直起沖冠怒。
這一刻,舌燦如蓮在陳之面前成為了具象……
第二天一早,陳之二人謝絕了客棧掌柜的挽留,他們?nèi)|街吃了碗胡辣湯后就離開了岐嶺鎮(zhèn)。
水底十年,陳之對一個月前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都已經(jīng)有些模糊了,還是在董婉的講述下,他才將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想起。
在走到岐嶺鎮(zhèn)北邊一個路口時,本來打算原路返回的陳之突然停了下來。
“我們?nèi)ケ边呉惶税桑 ?
“嗯?我都可以。”
之所以選擇先去北方而不是直接返回飛宇城,源于陳之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他打算去一趟金華寺,去看看當(dāng)初舍身救他的云明。
雖然走的也是山路,但這條經(jīng)過慶源城最終通向放馬城的山道明顯比他們從飛宇城直接過來時的那條道要平坦上一些。
“久別重逢”的二人沒有急著趕路,他們一路走走停停,看看山,看看水,好不愜意。
一個人獨歷十年,陳之想明白了一些事。以往在他心中,故鄉(xiāng)便是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他鄉(xiāng)非故鄉(xiāng),而現(xiàn)如今,他則認為,凡世間山水皆可為故鄉(xiāng),有故人在左右,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五天后,陳之跟董婉到了慶源城的近郊,慶源城與大離的鳳城有些相似,城不大,但河溪眾多,小橋流水,閣樓林立,別有一番水鄉(xiāng)獨有的韻味。
穿過數(shù)座石橋,又走過一段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他們二人來到了慶源城的城門前。高大雄壯的城樓顯得有些突兀,像是一個魁梧大漢站在一群婉約女子當(dāng)中,要將這些女子攬為己有的意味大過了守護她們。
“婉兒,你說要是沒有國家,沒有朝堂,這個天下會是什么樣子的?”
董婉聞言先是一愣,繼而頓了頓說道:“我還真沒想過,不過要是真的沒了朝堂,我想天下大概會亂作一團吧,畢竟人有優(yōu)劣,光靠道德又如何能束縛的住?有了朝堂法度,尚且存在弱肉強食,一旦沒有了,簡直難以想象。”
陳之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在我看來,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度,永遠都是用來約束弱者的罷了。真正的強者是逍遙此外的,能約束他們的,僅他們的本心而已。”
說話間兩人已經(jīng)從城門走進了城里,這時,一支身披紅衣的迎親隊伍吸引了他二人的注意。
一眼看去,迎親隊伍不下百人,想必又是城里的哪家豪門富紳家里的喜事,一般人哪里有這般手筆。
隨著奏樂聲漸近,迎親隊伍也走到了陳之董婉的面前,他們也終于看到了那個身騎白馬身披紅緞走在隊伍中間的新郎官。
董婉見著那新郎官后笑著說道:“原來是他啊,怪不得弄出這么大的陣仗。”
陳之看著馬背上的男子,只覺面熟,卻一時想不起來是誰了。
董婉瞧見陳之的樣子,知道他已經(jīng)有些記不清了,正準(zhǔn)備告訴他新郎官是何人時,新郎官身后的喜轎里伸出一只手,輕輕拉開了紅簾。
身著鳳披頭戴霞冠的女子朝著陳之二人看了過來,看了一眼后,她便將頭轉(zhuǎn)了過去,然后將紅簾放了下來。
“哦?竟然是蕭卿卿。”
陳之剛說完就后悔了,果不其然,在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側(cè)過頭時看到的是董婉那雙瞪得圓鼓鼓的雙眼。
“一說起別的人,就這也忘記了,那也記不起來了,她你倒記得挺清楚,莫說十年,我看再過二十年,三十年你也忘不了人家吧!”
陳之聞言訕訕一笑,急忙解釋道:“婉兒你誤會了,我剛回來的時候確實有些人和事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后來你不是又都跟我說了嘛,所以我現(xiàn)在差不多都記起來了。新郎官不正是韓東辰嘛,你看,我又不是只記得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