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大結局)橫掃西域二十八 絕壁刻石表功勛
自大漢王朝與西域二十八國開啟通商盛事以來,行商之路便將東西方的繁華緊密相連。
中原的商隊,滿載著琳瑯滿目的奇珍異寶,穿越茫茫戈壁,翻越崇山峻嶺,將中原的精致工藝與豐富物產帶至遙遠的西域。
其中,精美的瓷器以其溫潤如玉的釉色、巧奪天工的造型,迅速成為西域貴族競相追逐的寶物;細膩柔軟的絲綢布匹,色彩斑斕,圖案繁復,不僅滿足了西域人民對美的追求,更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醇厚甘冽的美酒與清香四溢的茶葉,則以其獨特的風味,讓西域人民領略到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時間,這些中原特產在西域市場上供不應求,名聲大噪。
與此同時,在西域的商隊也滿載而歸,將西域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運至中原,為大漢百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異域風情。
大宛國的汗血寶馬,以其日行千里的神駿,成為了漢室皇室貴族將門世家競相擁有的坐騎;樓蘭的精美銀器、龜茲的地毯,還有那來自車師,精絕等地瓜果,以其甘甜可口,成為了漢民們偶爾奢侈消費一把的選擇。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隨著商貿的繁榮,一些商隊用盡手段吸引西域的胡姬前往中原。
這些身材妖嬈、能歌善舞的胡姬,以其獨特的異域風情魅力,成為了酒樓茶肆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與富商大賈的目光。
不過兩三年時間,大漢經濟飛速發展,更使得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社會安定和諧,呈現出一派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
……
永輝十九年,初。
然,西域局勢風云突變,窩闊國聯合大宛、龜茲、焉耆、樓蘭、精絕、莎車、疏勒、車師、烏孫、安息、大月氏、康居等諸多小國,妄圖憑借地域之利,挑戰大漢帝國的威嚴。
西域諸國錯誤地認為,大漢遠隔萬里,難以迅速反應,于是膽大包天,在境內對大漢商人展開了血腥的屠殺與掠奪,一時間,商旅斷道,財富流失,漢商的哀鴻遍野,消息如驚雷般震動了安都城。
……
安民宮內
漢帝劉啟聞訊,龍顏大怒,立即派遣使臣前往西域,欲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恢復商貿秩序。
然而,使臣尚未踏入康居國境,便遭遇了流寇的伏擊,幸得上天庇佑,方得脫身返回。
面對如此挑釁,漢帝劉啟召集尚書令蒙卿,大將軍薛平之、驃騎將軍李玄貞、車騎將軍陳頌等一班文武重臣,共商西征大計。
鑒于路途遙遠,補給艱難,加之薛平之將軍年事已高,掛帥出征之事自然落在了李玄貞與陳頌之間。
提及陳頌昔日屠滅西戎全族的往事,朝堂之上,群臣多有顧慮,認為其手段過于殘忍,不宜獨自再掌兵權。
最終,經過權衡利弊,李玄貞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冷靜的判斷力,被一致推舉為西征大軍的主帥。
李玄貞深知此行不易,提出了精簡兵力、注重精銳的策略:“陛下臣以為西域遙遠,此戰以十五萬精兵,輔以大量精騎,足以應對西域復雜的戰局。此外,我等中原將士不知西域氣候,故此醫官當需要多配置一些。至于補給一事,則可多帶駱駝、戰馬及牧羊。”
面對朝臣的疑惑,李玄貞解釋道:“此戰戰場綿長,所費日久,故此這些資源將是某實施“以戰養戰,以快打慢”戰術的關鍵。諸位,昔年突施蠻族之所以能在荒漠草原中馳騁無阻,正是憑借其靈活機動、就地取材的能力。我軍亦需效仿此法,方能克服補給困難,攻破西域。”
……
永輝十九年 秋
秋風蕭瑟之時,漢帝劉啟正式任命驃騎大將軍、秦王李玄貞為定西行道大總管,統率隴西行道大總管李遲、河北行道大總管沐白、中原行道大總管曹知節、關東行道大總管句盛,以及左右龍衛、驍衛、 虎衛、翊衛等十二位將領,共計十五萬步騎精銳,浩浩蕩蕩,出玉門關,直指西域。
……
西域
面對西域聯軍,漢軍主帥李玄貞巧妙布局,故意讓漢軍主力展現出對西域惡劣氣候的不適應,行軍步伐故意拖沓。漢軍這一表現迅速在西域聯軍中傳開,他們誤以為漢軍短時間內難以跨越這片艱難之地,于是戒備之心漸漸松懈,仿佛已經看到了漢軍止步不前,畏難而退的場景。
然而,這正是李玄貞所期待的。
當得知西域聯軍疏于防備的消息后,李玄貞抓住戰機,迅速集結了由李遲、句盛、楊燕戟、薛禮、薛源、元鑒濮、王彥章等人率領的精銳騎兵,共計八萬之眾,狂飆突進。
十日之內縱橫馳騁兩千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當西域聯軍還沉浸在安逸之中時,漢軍已如天降神兵,在河曲一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大破西域聯軍,斬首七萬余級,血染疆場,震撼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