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幽州郡韓龍大顯身手、五丈原孔明油盡燈枯
話說皇帝曹叡得知荊州戰況之后,面有不豫之色,就在曹肇、曹爽、劉放、孫資、何曾等一眾人都緘默不言之時,征蜀護軍夏侯霸嫡子、新晉為領軍將軍的夏侯獻倒是開口了:
“陛下,此次雖讓那陸議在江夏撿了個小便宜,但吳軍三路大軍長途跋涉、大張旗鼓而來,我軍畢竟仰賴陛下天威,終于致使孫權、陸議、孫韶等人無功而返,因此細究起來,還是我大魏勝了這場大戰!”
夏侯獻的馬屁恰好拍對了位置,本就一心想要親自建功的曹叡聞言,心中的不快略微有所減少。過了半晌,曹叡終于點了點頭道:
“此番荊豫都督夏侯俊林雖未大破吳軍,但畢竟調度有方,使得襄陽及荊州以西未損片甲、不失一民,倒也有功!”
在場眾人、尤其是夏侯獻聽了這話,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說到此處,曹叡又想起了江夏,此刻他目光中閃過了一絲寒芒,以至于站在他眼前的夏侯獻又不禁打了個冷戰。
曹叡冷冷說道:
“但此番,江夏太守逯式,不僅沒有盡職盡責、好好護佑百姓,反而為關閉城門而自傷生民,致使我邊境數縣人心浮動,民心銳減,實在是罪不可赦!長思、彥龍、子棄,你們三人一同商議一下,著有司寫一篇長文,給我朕好好數落一下逯式的罪行,另外,逯式這個江夏太守,朕看也不要繼續干下去了,你們再擬一道旨,就說,免逯式為庶人,既然他不將百姓放在眼里,救讓他好好體會一下做小民的感覺!”
“陛下圣明!”
曹肇、曹爽、孫資、劉放、夏侯獻、卞蘭、杜恕、何曾等人就好像提前預演一般,一并整整齊齊的行禮贊頌著天子的圣德。
【注一:《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又魏江夏太守逯式兼領兵馬,頗作邊害,而與北舊將文聘子休宿不協。遜聞其然,即假作答式書云:“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嫌隙,勢不兩存,欲來歸附,輒以密呈來書表聞,撰眾相迎。宜潛速嚴,更示定期!耙詴媒缟,式兵得書以見式,式惶懼,遂自送妻子還洛。由是吏士不復親附,遂以免罷。”由此可見排除品德,逯式是個能力不錯的將領,才會讓陸議心生忌憚,設計陷害。本小說為情節計,逯式其人略有丑化。】
“陛下。”
過了一會,散騎常侍高堂隆上前奏道:
“此番能夠輕易卻敵,實賴陛下親征,才使得我揚州將士士氣大振之故,故微臣以為,大將軍此時正與蜀虜大軍相持未解,陛下天子車駕此時可趁大勝之勢西進關中,如此一來,諸葛亮所率蜀虜亦將早退矣!
曹叡聽了高堂隆的話,仔細皺眉思索了半晌,雖然高堂隆是他的老師,但他也還是選擇遵從自己的想法,他搖了搖頭道:
“以朕之見,不必如此。孫權、陸議、孫韶等人所帥吳軍已然退走,蜀虜聞之,必定已然膽破心寒,又豈需朕再親征?朕所慮者,乃吳蜀二軍聯合之勢也,如今東吳已退,西蜀僅一孤軍而已,又能撐到幾時?大將軍率雍涼虎卒,當足以制之,吾已無憂矣!”
曹爽又開口詢問道:
“那,陛下是想,此時就班師回朝么?”
“不!
曹叡的眼中此刻閃爍著不一樣的光芒,他擺了擺手說道:
“昭伯、長思、升平,你們傳令下去,命我大軍開至壽春,修整之后,朕要好好在壽春嘉獎犒勞并檢閱揚州諸軍,待此事一畢,再行班師返回洛陽!
又過了一小會兒,皇帝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他想到了一生都為本朝披肝瀝膽、拋命灑血的名將,賈逵賈梁道。
當初,故大司馬曹休與賈逵有齟齬,一向看不起賈逵。文皇帝朝時,父皇就想授予賈逵符節了,但曹休卻因私念從中作梗,對文皇帝說賈逵性情剛烈,一向輕視諸將,不可都督一方。文皇帝與故大司馬曹休親如手足,對他的話信以為真,于是打消了重用賈逵的念頭。
再后來,石亭一戰,故大司馬大敗在了東吳大將陸議的手下,如若當時沒有賈逵救援,故大司馬定然是全軍覆沒,賈逵的不記前嫌,一時之間倒也傳為了佳話,當年的自己剛想重用賈逵,但當年已然五十五歲的賈逵,卻在東南邊境溘然長逝在了他這奮斗一生的戰場上。
故大司馬曹休也在不久之后便因心結難解,于洛陽的大司馬府上郁郁而終了。
曹叡至今還記得賈逵賈梁道病重之際的臨終遺言:“我受國厚恩,恨不能親斬孫權以見先帝于九泉之下!”
如此忠臣烈士,曹叡自然不會忘記。他心想,如今自己正離豫州百姓為賈梁道所建的祠堂不遠,怎么能不前去祭拜一番?
皇帝慮及此處,開口又道:
“過幾日,朕打算親去項城賈梁道祠祭拜,諸位愛卿可為朕提前安排!
“陛下明斷。”曹爽、曹肇、高堂隆等人記下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