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二度北上秦朗取解藥、攜軍南歸夏侯解劇毒
李惠姑望著病榻之上面白如紙、氣若游絲的丈夫,抓著他冰涼的雙手,心中悲傷難抑,伏在榻邊便痛哭起來。
一旁站立的幾位羽林營副將更不知如何安慰,于是也都只能在一旁嘆氣,說起來,要是沒有夏侯玄,他們羽林營只怕還是繼續在洛陽城過著那尸位素餐、為人不齒的日子,如今能夠揚名立萬、一雪前恥,他們的這位新長官是出了大力氣,花費了大心血的。如今,望著病榻之上奄奄一息的主將,他們同樣心中也十分不好受。
聽說那箭毒的解藥還在那鮮卑附義王軻比能手中,只盼秦朗將軍能夠早日與他們周旋,拿到解藥,幾位羽林營的百人將也已經商量好了,如果還是不行的話,他們就帶上所有兄弟,去闖一闖那漠南鮮卑王廷,就是強搶,他們也要把解藥搶出來,為主將解毒!
――
清晨時分,驍騎將軍秦朗便率領著他的八名驍騎親兵,與朝廷信使一同馳出了晉陽城,朝著北面大漠而去。
說起這鮮卑一族,乃是東胡別種也。【注一:鮮卑源于東胡是最廣泛的說法。《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和《十六國春秋》均說鮮卑就是東胡的余部。晉代王沈編纂的《魏書》與司馬彪的《續漢書》等史籍也提到,鮮卑與東胡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史記索隱》引東漢胡廣云:“鮮卑,東胡別種。】
鮮卑一族最早興起于遼東以北的大興安嶺一帶。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接著便分為了兩部,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自己族名,形成了日后的烏桓族和鮮卑族。兩組雖然得以保全部眾,但自被冒頓單于大敗以后,兩族便一直受著匈奴族的奴役,再也難以翻身。
由于鮮卑、烏桓同祖同源,又與匈奴接壤,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兩族極其相似。
后來由于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這個新族群才被中原的大漢王朝所知。
漢末之際,匈奴分裂弱化后,鮮卑族終于得以擺脫其控制,并進一步繁衍生息,并逐漸成為了北方大漠的大族。再后來,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均大敗匈奴,因此得以名揚天下。
后來,北匈奴受到大漢和南匈奴的兩面打擊,只能被迫遷往極西之地的泰西【注二:古時古人認為西海之西,尚有極西之地,名為泰西。】,鮮卑族于是趁機占據了蒙古草原,成為了大漠之上的王者,得以徹底稱雄北域。
到了大汗檀石槐治下之時,鮮卑一族的力量算是達到了極盛。
大汗檀石槐分鮮卑領土為三部分,各部均有一能力出眾的大人統領,領土東起遼東、西到敦煌,已然極其廣袤。
英雄一世的檀石槐死后,他的兒子和連繼承了大漠,不過這和連乃是一個貪婪而又無能的家伙,在他的倒行逆施之下,好不容易強盛起來的鮮卑一族又轉而分裂,代郡以西的鮮卑小部落紛紛都自立了渠帥首領,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就是鼎鼎大名的索頭部拓拔鮮卑。
大漢靈帝末年,大汗和連在抄掠大漢邊境時被漢軍射死,因此鮮卑一族國內發生了更為嚴重的混亂。
經過幾年混戰后,早已與鮮卑主部落分離的、代郡以東的東部鮮卑又再次分為三小部。一分再分之下,分出了三個小部落,這三個小部落,就是步度根部落,軻比能部落以及素利、彌加、闕機三人的部落。
此三個小部落比起之前檀石槐極盛之時的鮮卑大部落,雖然小了許多,但細究其勢力,每一部落依舊控弦十數萬鐵騎部眾,實在是不可小覷。
再后來,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率領虎豹騎平定了烏桓一族,步度根與軻比能二部畏懼武皇帝,因此主動通過護烏桓校尉閻柔向朝廷進獻貢品、納表稱臣,明面上臣服中原,實際上則暗中積蓄力量,打算日后一鳴驚人。
當年太祖武皇帝西征關中,與馬超交戰之時,田銀趁機在河間反叛作亂,軻比能還專程率領了三千多名鮮卑騎兵跟隨大魏護烏桓校尉閻柔擊敗了田銀,協助大魏平定了叛亂。因此武皇帝一直對鮮卑部落戒心不深。
但是,后來代郡烏桓反叛朝廷,軻比能反復無常,卻又幫助烏桓一族在魏國邊境搶掠百姓、為虎作倀,這就徹底激怒了大魏這個已然成型的中原霸主。
而后,太祖武皇帝便派遣他的三子、鄢陵侯公子曹彰為帥、使夏侯尚為參軍副帥,出兵北伐烏桓與鮮卑,暗助烏桓的軻比能大敗之后,只得逃奔塞外,不久后他又主動向朝廷貢獻禮品,大魏以為此次其真心歸附,便不再趕盡殺絕。
總之,雖然與鮮卑打了不少回仗,大魏這個中原霸主并不畏懼鮮卑這個強鄰,但大魏并沒有選擇與鮮卑一族以硬碰硬,還是選擇以安撫懷柔為主,魏國采取此等外交策略之原因,主要還是由于天下三分、尚未凝一,中原混戰,天下大亂,鼎足之勢,以及各方勢力的牽制,使大魏無暇在短期之內從根本上拔除北方鮮卑這個棘手的毒刺。
但是即便如此,大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