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入遼賀達定良策、滅吳使泰初用奇謀
此刻,東吳太初宮中的孫權,望著臺階下遍體鱗傷、面目全非、泣不成聲的校尉裴潛,心情復雜。
與此同時,他也感到了慶幸,慶幸自己二次派遣的使團隨行了一萬精銳丹陽上甲,還有少年名將賀達率領,應當不會遭遇周賀此番的悲劇。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那個常常直諫、善使長矛、可徒步日行三百里,曾經被自己稱贊為“吳之東方朔”的直臣虞翻,虞仲翔。
虞翻本就因犯言直諫,觸怒了自己,被貶去了蒼梧郡,此次自己派遣周賀、裴潛去遼東求馬結盟,他又寫奏表勸諫自己,可自己怒氣未消,又將他貶到了更遠的交州猛陵。
如今周賀與使團死傷殆盡,孫權陡然間原諒了虞翻先前所有的“過錯”。
孫權思忖了半晌,下了一道詔命:召虞翻于交州還金陵。
但當詔書送達交州之際,孫權這才得知,那個曾經如猛虎一般強健的直臣,已然在交州郁郁而終。
————
不久,已是開春時節。
許昌行宮內,曹叡聽聞田豫已然成功截殺吳國將軍周賀,原本一直郁郁的心情,稍微好轉了些許。
此時,在東海之上漂泊了數月之久的東吳使團萬人船隊,終于即將抵達遼東了。鑒于先前使團周賀、裴潛等人的失利,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將軍賀達等人在即將抵達遼東之前,就已經開始商討下一步部署的方略了。
眾人之中,有著吳國“佳將”之稱的少年將軍賀達,作戰經驗最為豐富,因此眾人都選擇聽從賀達的安排。
此刻,東吳船隊打頭的艨艟旗艦之上,一眾吳國重臣使者,正圍坐在一個身著華麗魚鱗鎧甲、身披大紅斗篷、盛氣凌人的青年將軍周圍,而那青年將軍則指著案上哨探畫好的遼東地圖,朗聲向眾人講解著什么。
這個青年正是東吳名將賀齊賀公苗的嫡子,少年成名的將軍賀達。他的父親賀齊,平日作戰時就喜歡身著鮮明華麗的鎧甲,更十分喜歡讓士兵使用奢侈華麗的戰船斗艦、精美上乘的兵器弓矢[注一],是東吳出了名的“奢綺名將”,賀達不僅繼承了父親賀齊出色的謀略武藝,也繼承了父親這個奢華的愛好,他的鎧甲劍具、斗篷兜鍪、戰船戰馬、弓箭戈戟,也盡皆都是命東吳名匠特造的奢侈品。
【注一:《三國志·卷六十·吳書·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賀齊傳》:“齊性奢綺,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鏤,青蓋絳襜,干櫓戈矛,葩瓜文畫,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沖斗艦之屬,望之若山。”】
最終,賀達制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覺得可行的計劃:
他決定將使團分為兩部,第一隊四百余人,由此行正使太常張彌、以及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等人率領,他們負責到襄平城與公孫淵交涉、傳達吳皇詔命,完成授予公孫淵王爵的任務,順便再到遼東馬市上購買馬匹;另外萬人丹陽上甲、數百艘艨艟斗艦,則由賀達自己親自任統帥,校尉虞咨為副將,二人率領這一萬主力部隊,停留在遼東南海岸的沓津,作為正使張彌等人的后方策應與保障。
與此同時,依舊待在遼東學館的魏國使團夏侯玄、曹纂等人,此刻正與遼東太守公孫淵商討著應對吳國前來封賞宣詔船隊的對策。
最終,探清楚吳軍與使團動向的公孫淵,與夏侯玄、曹纂一起制訂出了針對東吳使團的戰略。
遼東精甲的第一步,是消滅太常張彌、以及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率領的四百人使團。
第二步,自然就是剿滅吳將賀達、虞咨所領的接近萬人的東吳水軍。公孫淵與夏侯玄明白,要戰勝當今天下最為強大的東吳水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公孫淵決定智取。
數日后,東吳正使太常張彌,以及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等四百人的使團,攜帶著整整十數船的珍寶,來到了襄平城。
公孫淵一面對吳國使者笑臉相迎,先是派遣長史郭昕、參軍柳浦將使團一行人好生安頓在了學館;另一面,公孫淵是打算將張彌等人的力量進行自然而然的分散,然后秘密處理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驚動駐扎在沓津的賀達麾下的一萬丹陽上甲船隊。
公孫淵表面上接受了張彌帶來的孫權的任命書,緊接著,他以帶各位東吳使臣去各地選購優良駿馬為名,將張彌、許晏、萬泰等人分別騙去了遼東郡、玄菟郡等地;眾人被成功打散之后,公孫淵派遣將軍卑衍、楊祚分別率領一隊遼東精甲,將分散各地的東吳重臣使者張彌、許晏、萬泰四人秘密殺死。
成功的處理了四百人東吳使團之后,不等賀達察覺,公孫淵立刻派世子公孫修、將軍韓起率領一千精銳之士抵達沓津,韓起率領一千銳士秘密隱藏起來之后,公孫修與長史柳遠設宴,誘使賀達、虞咨在自己的船上見了面。
宴會之上,酒過三巡,公孫修極其自然的提起了販賣駿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