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兩郡爭界孫禮巧用計、一紙將令曹爽強奪官
孫禮在即將赴任冀州之前的某一個夜晚,收到了一封來自太傅司馬懿的親筆信。
此時此刻,孫禮正端坐在書房之內,映著燭火細細端詳著這封親筆信。多年的疆場廝殺于宦海沉浮,早就讓孫禮的兩鬢、額頭生出了許多華發與皺紋。書房的角落,孫禮的幼子正出神的望著父親那看起來消瘦但卻恍惚中又顯得有幾分高大的身影。
此時的他根本想象不到,這個消瘦身影所承載的重量究竟有多沉重。
而此時此刻正出神端詳信箋的孫禮,內心霎那間感到了一陣恍惚。
他沒來由得想起了多年以前那個在大石山,為了明皇帝拔劍斗虎的青年,又想起了明皇帝臨終之際對自己的殷切期盼。
這多年以來,自己轉投司馬門下,是因為大將軍曹爽的疏遠冷淡,更重要的也是為了報答司馬懿的知遇之恩。可此時此刻,明皇帝的知遇之恩,自己卻如何報答?
這些年每當他想起這個問題,他便會止不住的汗如雨下。當一陣自屋外廊下而來的微風吹拂而過之時,孫禮這才覺察到,那張原本潔白如雪的信箋,已然被自己的汗水所浸染的褶皺斑駁了起來。
這注定又是徹夜無眠的一夜。
——————
次日凌晨,孫禮便穿戴齊整,動身來到了舞陽侯府。他知道,太傅司馬懿一向有一個早起的習慣。
當司馬懿見到孫禮的那一剎那,他便立刻注意到了孫禮的狀態不是很好。這種狀態,自然是那種休息不良的狀態。于是他立即習慣的安慰道:
“德達,你的氣色怎地如此之差,沒幾日你便要去冀州赴任了,可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孫禮明顯被這突如其來的關切感動的不輕,以至于他暫時忘記了昨夜內心深處那難以開解的心結:
“多謝太傅關心,冀州事務,繁雜多變,禮擔心會有負太傅重托,故昨夜忙著調閱冀州卷宗。”
這個善意的謊言很明顯說到了司馬懿的心坎里:
“德達,切不可過于操勞,你要是病倒了,老夫可要失去一臂了!”
二人一邊寒暄客套,一邊朝著內堂走了進去。
隨著話題的逐漸深入,孫禮這才明白過來,司馬懿此番叫自己來,是為了解決一件麻煩事。
冀州乃是北方大州,自古人才輩出,更是武皇帝發跡的龍興之地。也正是因為此地不但是太祖立國之根基,民殷國富,且還是一個世家聚居、人才輩出的寶地,司馬懿才會如此處心積慮的安排孫禮去掌控這個地方。
自古海深蛟龍聚,此地也不例外。人才輩出的同時,豪強大族、士紳官民之間的利益糾葛與明爭暗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而如今,冀州平原郡、清河郡兩郡正在為統轄地界而爭吵不休,清河郡認為平原高唐縣與清河郡相交的一塊土地屬于清河,而平原郡則堅決否定并一口咬定這塊地界屬于平原。
其實早在明帝曹叡時,這兩郡便常常為了這件事情而互生嫌隙,此兩郡,一個是明皇帝少時封地,一個是世家大族聚居之地,很明顯,他們如今背后的勢力,正是大將軍曹爽與太傅司馬懿。
只不過,當年的二郡地界之爭,只是小打小鬧,并沒有傳到洛陽城中,天子耳內。
而如今,兩郡太守分別是大將軍黨和太傅黨的人,兩郡長官誰也不愿意讓著誰,因此此事的矛盾變得空前激烈,甚至還有人將此事上報到了朝廷。
曹爽與司馬懿兩人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任憑兩郡自行解決,可是暗地里卻互不相讓,因此此事好長時間也都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而如今,司馬懿覺得孫禮上任冀州,恰好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不僅可以讓自己一方的郡守獲利,孫禮還可以因為這件事情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如若辦好了此事,實在是一舉兩得,好處多多。
因此他才在孫禮出發之前,為孫禮準備了這么一場餞行酒。
“德達,今清河、平原爭界八年,可是前后兩任冀州刺史卻都沒有將這件事情解決好,如今你即將到任,一定要妥善處理,使此二郡,邊界分明啊。”
司馬懿滿懷贊賞之意的拍了拍孫禮的肩膀,這讓孫禮更加感到受寵若驚。
孫禮急忙咽下口中的酒菜,躬身向司馬懿說道:
“啟稟太傅,如今兩郡爭地,平原郡以郡內大族荒廢的家墓祖墳為憑證,清河郡則以先輩長老的話語為證據,可謂是各執一詞,難辨真假。可是,禮以為,家墓雖尊,但卻時常會因為風水地形或漏水毀壞而遷徙,地方長老的話雖然不無道理,但也不過一面之詞,都不足以證。竊以為,如果想要真正了結這場爭端,應當憑借先帝當初受封平原的地圖來決斷,而不必再以兩郡大族的祖墳家墓位置或長老的話語為證據。如今地圖就收藏在朝廷的倉庫中,禮先在京中取圖而驗,等它日到了冀州,再實地考察一番,爭端自可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