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斷貿(mào)易可以,給公孫瓚送兵甲,不行!
冀州·鄴城
“主公!大事不好,那袁耀聽說咱們要入駐兗州,斷了和咱們的貿(mào)易往來!”
郭圖和許攸等人著急忙慌的跑到了袁紹府中
袁耀送去的貨,基本上沒有和個人對接的,大部分是直接傾銷給這些冀州的世家大族,小部分則是賣給袁紹手下來自其他州郡的世家官員。
所以僅通過袁紹這邊的世家官員,袁耀就將貨從徐楊兩州賣到了冀州、幽州、并州、荊州等地。
因為這些投奔袁紹的世家官員拿到貨以后會自行組織商隊往各自的家鄉(xiāng)去售賣。
這讓袁紹手下的世家官員賺的盆滿缽滿,和袁耀合作的這兩年,賺的是他們前半生的總和還要多。
這時候袁耀斷了他們的貨,他們想自己做倒是也做得出來,但不管是質(zhì)量還是產(chǎn)量都遠遜于袁耀提供的貨物。
畢竟都是利用水力工廠制作出的流水線產(chǎn)品,不光價格低廉,產(chǎn)量還足夠大,根本就不是小作坊能比的。
紙張、鹽這些冀州本來就不怎么產(chǎn)的東西就不說了,單說布匹這種哪都有的東西,現(xiàn)在冀州百分之八十的市場都讓袁耀生產(chǎn)的布匹吃下了。
高端布匹賣給世家,低端走量的布匹百姓也買得起,那還有小作坊什么事?
要不是棉花這種東西袁耀現(xiàn)在還種不了,產(chǎn)量還能進一步擴大!
袁耀把貿(mào)易一斷,他們賺的錢直接腰斬!
消息一出,冀州各種商鋪的價格直線上升,百姓們罵罵咧咧的開始囤貨。
而古人哪知道經(jīng)濟制裁這手,世家官員們只知道他們沒錢賺了,這不行,袁紹必須放棄之前的想法!
這就是手底下滿是世家官員的壞處,袁紹的手下的確是人才濟濟,可他們同時也是世家豪族利益的代表人。
他們可以支持袁紹,也能制衡袁紹!
“主公,貿(mào)易斷絕后對冀州影響太大,還請主公三思啊!”
郭圖勸說道
“主公,如今物價飛漲,冀州百姓怨聲載道,將士們也有所抱怨,入駐兗州一事還是再想想吧。
和袁耀共同瓜分那兗州也不錯了,讓袁耀去打,咱們還能少些傷亡。”
許攸一副為了袁紹好,為了冀州好的大義模樣。
袁紹聽完以后氣的渾身都哆嗦了
“乃父沒了他袁耀賣的貨難不成就活不了么!
沒了他袁耀,冀州的天難不成就要塌了么!
那之前你們是怎么管理冀州的!
他袁耀敢斷,他生產(chǎn)的東西賣不出去他就不難受么?
既然他想打,那乃父就奉陪到底!”
顯然,他是要一意孤行的。
倒不是說這時候他耍性子,耍脾氣,而是袁紹在這一刻意識到了袁耀的可怕。
這一點,沮授也意識到了,所以直接站出來抱拳拱手支持袁紹
“主公所言不錯!
此時還只是兩軍并未交戰(zhàn),他袁耀抽走貿(mào)易,便讓冀州大亂。
誠然他提供的貨物讓冀州這兩年發(fā)展的更好,百姓也活的起了。
可若是這種依賴再繼續(xù)下去,等我軍和袁耀真正要爭奪天下時,他再抽走貿(mào)易,豈不是抽了我軍脊梁。
臣附議主公之意,當與袁耀一戰(zhàn)!
話語權(quán)不在口頭商議上,而在于戰(zhàn)爭!”
這是第一次袁紹覺得沮授這個人說話還挺好聽的,反倒是郭圖許攸這些之前說話好聽的,如今卻反駁于他。
袁紹很清楚,這都是因為利益。
之前他們順從他的意思,是因為他能給他們的利益。
如今他們幫袁耀說話,也是因為袁耀給了他們更大的利益。
這也是袁紹生氣的很大一個原因。
這幫人到底是他袁耀的人,還是他袁紹的人。
之前不過是大意了,在渤海郡沒有留太多兵馬,因此讓袁耀撿了個漏。
他不會以為打敗了曹操和劉備這么兩個小鼻嘎就能打敗他吧?
“命顏良文丑率軍十萬入駐兗州!”
郭圖不說話了,他還是識趣的,為人的底線尤其靈活。
而許攸卻不管那么多,他從小就和袁紹曹操一起混,說話能稍微放肆些
“主公可聞袁耀軍中有一利器,放時如天雷炸響,三輪炸響就能破城。
有此利器,主公如何應(yīng)對?”
袁紹直言
“那是爾等和顏良文丑要考慮的,難不成僅因為他有利器便不打了?
那我這冀州直接送給他可好!”
這就是標準的老板言論
‘辦法你們想,要不我招你們來干啥!’